团体标准概念
2019年发布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提出“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根据定义,团体标准的制定主体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应当具备法人条件”。设置“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这一条件,是基于’“制定标准、能够负责;出了问题能被问责”需要。无法人条件的联盟不能制定发布团体标准,只能制定联盟标准。根据《标准化法》,联盟标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团体标准特点
团体标准具有“快”“新”“活”“高”的特点:
‘快”
是指团体标准制定周期短 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例如团体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10个月,而国家标准制定周期为2~3年;
“新”
是指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团体标准能填补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等标淮空白,具有内容的创新性。例如,针对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发展如火如茶、陷人混乱时,2017年7月,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编制《共享自行车技术条件》《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为引导共享单车规范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撑:
“活”
是指相异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复杂的制定和审批流程,团体标准制定流程更灵活,国家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社会团体具有高度的团体标准制定自主权;
“高”
是指团体标准的技术指标可有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航空客运乘务服务规范》等80余项“上海品牌”评价认证依据团体标准,有效助力了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等“上海品牌”认证。2018年,上海市食品接触材料协会发布全国的《餐饮服务(网络)外卖(外带)用纸碗通用技术要求》等3项团体标准,采用淋膜纸碗替代塑料送餐盒,在保证送餐盒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减少75%以上的塑料垃圾。
团体标准与国家发布的标准之问的关系
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标准相比有明显差异,团体标准可以发挥其“快、新、活、高” 优势,弥补这类类标准的不足,支撑建立国家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团体标准为国家类标准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制定的《数字化营销服务》转化为GB/T 34941-2017《信息技木服务 数宇化营销服务 程序化营销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此外,制定团体标准的社会团体承担了大量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团体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也有各自的定位:行业标准侧重于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制定满足本行业纵深发展需求的重要产品、技术、服务和管理标准,二团体标准可以从全产业链上下游体系的角度和需求出发,可以解决卡行业标准衔接问题,是产业链更加协调、紧密,产业链体系一体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