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 010-53388202

北京市大兴区星光视界中心1C座3层

企业新闻
主页>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认识标准与标准化

2023-03-15

一、从六个方面认识标准

(一)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是制定标准的目的。所谓的“最佳效益”,就是要发挥出标准化系统整体最佳效应,产生最理想的效果,而这里的“最佳”指的是整体的最佳,从系统的角度来评价的最佳。“最佳秩序”是指通过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提高,发挥出标准化系统的最佳功能。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最佳秩序”的获得来追求“最佳的共同效益”的实现。

(二)标准制定的对象。“重复性事物”是标准制定的对象的基本属性。所谓“重复性事物”就是指反复出现多次的同一事物。如:成批大量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投人、重复加工、重复检验;某一种概念、方法、符号、标识被人们反复应用。具有重复性特征的事物才有可能沉淀经验,而实践经验的提炼则是产生标准的必经之路。

(三)标准制定的依据。标准的制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标准所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将这些经验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后加以综合、提炼、概括和规范化便形成了标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标准内容需要不断改进,这也是标准具有的特征。也可以说,标准就是截至某一时间点,社会所积累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规范化成果。

(四)标准是协商一致的结果。“协商一致”,实际上是指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按规定的程序就标准的内容与标准相关方进行广泛的征询意见和充分的协调,最终形成的标准实质上是标准相关方“妥协”的结果。最大范围地征询标准相关方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吸纳标准相关方的意见并形成各方都能妥协接受的共识是确保标准适用性的基础。

(五)标准是由公认机构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标准是由公认机构批准和发布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标准按使用范围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发布的。此外,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文件”可以理解为记录有信息的各种媒体,“规范性文件”是指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例如,标准、技术规范、规程等。

(六)标准的本质属性是统一。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是反映需求的扩大和统一。单一的产品或单一的需求,不需要标准,也无须统一。相反,对同一需求的重复和无限延伸才需要标准。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正是因为标准这种“统一规定”的属性,使得标准在其规范的领域范围内具有约束性作用。

二、从五个方面认识标准化

(一)标准化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监督标准实施的过程。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过程,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监督标准实施的过程。这个活动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每完成一次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标准化作为一门学科就是研究标准化活动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标准化作为一项工作,就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促进这种循环过程的进行和发展。

(二)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来体现。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标准来体现。所以,标准化活动不能脱离制定、修订和实施标准,这是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三)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在标准实施后才能表现出来。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实践中付诸实施以后,才能表现出来,绝不是制定一个或一组标准就可以了事的。有再多、再好、水平再高的标准或标准体系,如果没有共同参与重复运用,就不会产生效果。因此,标准化的全部活动中,“化”即实施标准,是个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一环节一旦中断,标准化循环发展过程也就中断了。

(四)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标准化可以有一个或更多特定的目的,以使产品、过程或服务具有适用性。这样的目的可能包括品种控制、可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产品防护、相互理解、经济效益、贸易等。一般来说,标准化的主要作用,除了为达到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之外,还包括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等。

(五)标准化活动是建立规范的活动。标准化定义中所说的“条款”,即标准内容的表述。标准化活动所建立的规范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征。条款不仅针对当前的问题,而且也针对潜在的问题,这是标准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