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科技成果的载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科技创新则是标准发展的动力,对提升标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与标准结合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例如,在新技术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机器人和数字化等,发达国家积极主动将科技研发与标准化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标准为先导引领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在我国,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支撑已经有很好的基础。自2002年开始,我国就将技术标准战略与人才战略、专利战略列为三大战略并予以推进实施。如今,标准化工作部署已经将同步推进科技创新标准研制、产业化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这不仅体现在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上,也体现在对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落实上。我国连续设立标准领域国家科技计划,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标准质量水平和竞争力,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并非一蹴而就。科创型企业、科研院所拥有良好的技术样品未能实现市场价值变现,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将“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发展"两个要素融合在一起,搭建起“标准化“成果转化的桥梁。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应用将面向经济社会全领域,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标准的全覆盖,实现全领域标准化的深度发展。这不仅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要求我们加快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支撑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开放,保障高品质生活。
在应对市场以及国际竞争中,标准化研究是应当融入科创之初的关键规划要素,科研过程之中的核心中枢要素和成果转化之中的必要战略要素。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我们可以更好地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标准与科技创新如同双轮驱动,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标准作为技术的基础性和创新引导性工具,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它不仅规范了技术的统一性和准确性,还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同时,科技创新则是推动标准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新标准的制定和推广。